你知道天下第一副春联吗?对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,通常写在纸、布上或刻在竹子、木头、柱子上等的对偶语句,对仗工整,平仄协调,字数相同,结构相同,。所以对联通常称作对子或楹联。
对联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周朝,但因为对联通常写在纸和布上,而且一般是要挂出来的,通常很难保存,是木制的对联最多也就保持几百年,而周朝距今有三千多年,想找到周朝的对联文物几乎是不可能的,之所以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那只能根据相关的资料来推断,结果就是可能有也可能没有,因为历史的证据主要是看遗迹和文物。东汉应劭的《风俗通义》说:“《黄帝书》称上古之时,兄弟二人,曰荼,曰郁,住度朔山上桃树下,简百鬼,鬼妄入,援以苇索,执以食虎。于是,县官以腊除夕,饰桃人垂苇索虎画于门,效前事也。”据此可知,最早的对联是两个道教神仙的名字,主要目的是用来辟邪的,正月初一那天大门的两边分别写着“神荼”、“郁垒”。除此之外,还其他一些资料也有相关的记载。《后汉书·礼仪志》有载“正月一日,造桃符著户,名仙木,百鬼所畏。”这些资料虽然不能直接证明周朝已流行贴对联,但至少告诉我们作者那个年代汉朝已是较流行贴对联的。随着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,对联吸取其中的对偶句式,但不像古诗那样讲究押韵,内容也不再只写“神荼”、“郁垒”,通常写美好的心愿或其他吉祥的句子。相传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是:“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”,这是有书可考的,史学界认为这是中国的第一副真正意义上的春联。
春联厂家:www.qcchunlian.com |